當代藝術的語言和形式千百種,藝術家不斷思考、創新或打突前人留下的傳統藝術觀念以尋求與觀眾最理想的溝通橋樑。至於藝術家蕭錦嫺,她選擇以有源遠背景的陶瓷為媒介於當代發表創作,這與她細膩感性的心思和創作風格相輔。 蕭錦嫺在鄉村長大,自小已喜歡插花。當時家居的插花器皿以實用為主,不太講究,有從垃圾堆拾回來的玻璃酒瓶、小陶瓶和簡單的金屬器皿;所用花材取自天然,有比人還高的芒草、爬在樹上的五爪金龍,還有路邊的野花,喜歡便採摘回來,家居便能增添幾分美感。
婚後,蕭錦嫺要搬到城市去。當時旺角的家沒有很多家當,窗外只有石屎森林。年月過去,石屎森林依舊木無表情,她只能在旺角花墟買點「自然」的氣息回家。看著花兒綻放、枯萎,滿足了對娘家的思念。漸漸地,買花、插花和掉花成了公式,沒有真正凝視過,花就在生活中遠去了。
幾年前,蕭錦嫺到了日本信樂留駐做陶,參加了當地的柴燒。開窰時,她將一件件熱騰騰的陶器從窯中傳出來,仿如發掘珍寶。她把最好的一個黑色花器送給窰主以示謝意,窰主夫人高興地拿走。過了不一會,窰主夫人拿着那花瓶回來,瓶中已插了一枝從花園剪下盛開的紅玫瑰,右手還拿著花剪呢!蕭錦嫺當時感動極了,她從來不知道自己造的花瓶與鮮花配合起來是如斯的美和有意思啊!過去一年,蕭錦嫺又插花,插的是菊花。也許是對逝去的母親和弟弟的思念吧。
多年的愛花和造陶經驗中,其實蕭錦嫺最喜歡造花瓶;每次拉坯時的速度、陶泥的濕度和每一個微細的轉折,都令每一個瓶有其獨特的形態。今次展覽蕭錦嫺卻不採用拉坯方法,反而專注以軟泥板的技巧來製作花器,藉此探索從平面建構立體的可能性。至於主題,她參考了時裝形態和裁剪紙樣,讓作品有縫接的特質;離開慣性的拉坯技法,天馬行空,看看可以在創作上走多遠;同時,期望自己的花器超越美化裝飾的功能,能帶出插花人更多故事。展覽除了展出花器作品,蕭錦嫺邀請了幾位朋友來插花和講述他們插花的故事,讓人的氣息和情感注入器物。
Source: http://timable.com/event/1519720
PDF: 「花器密語」蕭錦嫺陶瓷作品展 – Timable 香港 事件
Screen Caption Image: